焦点速递!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成功举行:气液固多相流应用

中国颗粒学会   2023-05-15 16:12:45

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


(资料图)

“绿色低碳过程中的气液固多相流科学及应用”分会场

成功召开!

2023年4月21-24日,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第9分会场“绿色低碳过程中的气液固多相流科学及应用”主题会议在中国海南海口鲁能希尔顿酒店成功召开。天津大学刘明言教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杨宁研究员、宁波诺丁汉大学杨晓钢教授和清华大学王铁峰教授担任分会场召集人,天津大学马永丽讲师担任分会场学术秘书。

分会场主要围绕气泡、颗粒、液滴、微纳涂层等(硬或软)颗粒-流体系统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展开交流探讨。工业应用涉及:气-液鼓泡塔、气-液(固)浆态床、液-固和气-液-固多相流反应和分离装置系统;汽-液沸腾蒸发器、汽-液冷凝器、颗粒沉积换热器、以及微纳涂层生物医药功能装置系统。通过研究这些具有变形、聚并或破碎等复杂流动现象的颗粒-流体系统及其对混合、传递和反应等的独特影响规律,为实现过程工业 的“高效绿色”和“节能低碳”等目标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和解决方案。

分会场收到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相关投稿76篇,参会人数119人。分会场共安排51个演讲报告,其中,9个主题报告,7个邀请报告,35个口头报告,同时还安排了17个墙报,余下为自由交流。图1 为分会场会议现场掠影。

图1 第12届中国颗粒大会第9分会场会议现场

分会场9个主题报告: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祝京旭院士的“液固与气液固流化床的多维开发及潜在的应用”;宁波诺丁汉大学杨晓钢教授的“Aspects of Euler-Euler large eddy simulation of bubble column bubbly flows with turbulent dispersion and added mass stress force models coupled with the effects of bubble-eddy interaction”; 南京大学张志炳教授的“纳微尺度传质的科学问题与技术潜力”; 清华大学王铁峰教授的“浆态床反应器CFD-PBM耦合模型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马学虎教授的“两角一度”滴状冷凝传热机制”; 天津大学刘明言教授的“零结垢颗粒流蒸发技术及装置的研究及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何玉荣教授的“太阳能热利用颗粒系统多相流能质输运机理及调控”; 西安交通大学的魏进家教授的“周期性脉动流动沸腾汽泡动力学行为及其对传热性能的影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管小平副研究员的“鼓泡塔内列管内构件调控流场结构的科学基础”等。

图2 分会场主题报告

分会场7个邀请报告:四川大学李向阳研究员的“多相反应器中颗粒动力学性质光学测量:原理、方法、挑战及策略”,天津大学王靖涛教授的“气液固三相流的DEM-VOF算法及其部分应用”,北京化工大学罗勇教授的“超重力催化加氢反应器的科学基础及应用”,天津大学付涛涛研究员的“并行微通道内复杂流体中气液两相流及气泡动力学”,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赵陆海波副研究员的“多尺度气泡鼓泡多相反应过程强化机制及应用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张逸助理研究员的“On importance of bubble flows in a gas-liquid-solid fluidized bed bioreactor for fungal fermentation”,天津大学马永丽讲师的“气液固流化床的多尺度结构研究”等。

图3 分会场邀请报告

会后由专家投票评选出7个优秀青年报告和2个优秀墙报。优秀青年报告:武斌,哈尔滨工业大学,报告题目:鼓泡流化床制氢过程数值模拟研究;谷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报告题目:费托合成浆态床反应器中催化剂细粉连续分级技术的研究; 王悦琳,清华大学,报告题目:Marangoni效应对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流体力学及传质行为影响; 薛夤溢,中南大学,报告题目:基于Level Set-VOF耦合的三颗粒间环索形液桥动态拉伸过程数值模拟;李琛,天津大学,报告题目:基于PIV测量的微型液固流化床流体力学特性研究; 沈宪琨,清华大学,报告题目: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effect of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nd size on a slurry bubble column with a CFD-PBM coupled model; 杨红,重庆理工大学,报告题目:基于纳米Ag颗粒的PAAm/CS/PVP双网络水凝胶抗菌导尿管涂层研究。2个优秀墙报:宋祎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墙报题目:化学反应条件下单个颗粒绕流的数值模拟研究;宁波诺丁汉大学,墙报题目: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rotating speed ratios on hydrodynamics and oxygen mass transfer in a two-stage independently driven-impellers stirred reactor。

分会场精彩纷呈的主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等内容,反映出目前国内外在分会场议题方面取得的重要学术成就和前沿发展方向。代表们积极参与学术讨论,氛围热烈而又庄重,参与者深受启迪。

图4 刘明言教授颁发“优秀青年报告奖”

图5 杨晓钢教授与部分青年报告人

图6 分会场优秀墙报奖

图7 分会场代表提问

图8 第9分会场部分与会人员合影

第9分会场“绿色低碳过程中的气液固多相流科学及应用”的设立和成功召开,为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搭建了一个深入交流创新思想的学术平台。分会场重点聚焦液相颗粒-流体复杂系统中的多相流动、混合、传递、反应和分离等行为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工业应用,为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提供绿色高效和节能低碳的过程工程新理论和新技术支撑。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由许光文、白丁荣、刘明言等撰写,化学工业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流态化专著《Micro Fluidization: Fundamental and Application》和由刘明言、马永丽、白丁荣、许光文等撰写,202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研究生教材《多相流态化》的新书签售活动。

图9 新书签售活动留影

依靠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老师及同学对分会的热情支持,使得分会组织工作得到了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组委会的鼓励,被评为优秀分会场之一,在此深表感谢!

图10 第9分会场被评为优秀分会场

供稿:马永丽

关注中国颗粒学会,获取更多资讯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CCPT12